新聞中心(xin)
News Center當前位(wei)置:首頁
新聞中(zhong)心
重磅:2017年國(guo)家杰(jie)青獲得者名單(dan)正式(shi)出爐!
? ? 今天早(zao)上(8月4日),科技(ji)日報正式(shi)公布了國家(jia)自然科(ke)學基金委員會(hui)關(guān)于(yu)公布2017年度(du)國家杰出青年(nian)科學(xue)基金(jin)建議資(zi)助項目申請人(ren)名單(dan)的通告(gao),2017年國(guo)家杰(jie)青正(zheng)式出爐(lu)。
和往年(nian)一樣,今年(nian)建議(yi)資助的國(guo)家杰青(qing)共有200人,來自96家(jia)單位的科學(xue)家入選(xuan)。作為和長江(jiang)學者一樣備受(shou)關(guān)注的人才(cai),每年的(de)杰青(qing)牽動(dong)著無數(shù)人的(de)心,而今年的(de)結(jié)果也必(bi)然又是幾家歡(huan)樂幾家愁。
競爭激烈的(de)國家杰青
?國家杰出(chu)青年科學基金(jin)項目主要支持(chi)在基礎(chǔ)研究方(fang)面已取得(de)突出(chu)成績的(de)青年學者自(zi)主選(xuan)擇研究(jiu)方向開展創(chuàng)(chuang)新研究,促進青(qing)年科(ke)學技術(shù)人(ren)才的成長,吸引(yin)海外人才,培養(yǎng)(yang)造就(jiu)一批進(jin)入世界科技前(qian)沿的學(xue)術(shù)帶頭人(ren)。1994年,鑒于當時的(de)人才(cai)斷層情況,剛從(cong)海外歸國不久(jiu)的年輕學者陳(chen)章良向(xiang)時任(ren)國務(wù)院總理(li)李鵬(peng)建議設(shè)立支持(chi)科學家(jia)自主(zhu)選題(ti)、自由探索的(de)“總理基金(jin)”,后正(zheng)式命名為(wei)“國家杰(jie)出青年(nian)科學基金”。
1994年*入(ru)選49人(ren),每人資助額(e)度為(wei)60萬元。經(jīng)過23年的(de)發(fā)展,一大(da)批國家(jia)杰青(qing)獲得者(zhe)當選為兩(liang)院院(yuan)士,同(tong)時國家杰(jie)青已經(jīng)(jing)成為我國(guo)風向標式(shi)的科技人(ren)才資助項目(mu),幾乎成為(wei)每一個中青年(nian)學者(zhe)的奮斗目標(biao),也是每(mei)一個科研(yan)院校(xiao)所必爭的人(ren)才項目。國(guo)家杰青一(yi)年的名額僅(jin)為200,每(mei)年的資助(zhu)率一般都在10%以(yi)內(nèi),因此(ci)競爭(zheng)非常(chang)激烈。
從往年來看(kan),入選(xuan)國家杰青(qing)建議資助人(ren)名單后(hou),一般只會有(you)1到2人被刷下,絕(jue)大多(duo)數(shù)將入(ru)選zui終名單。2016年建(jian)議資(zi)助200位國家杰(jie)青中僅有2人沒(mei)能zui終通過,198人(ren)入選zui終名單。
96家單(dan)位200人入選(xuan)
?對2017年國家杰青(qing)的入選情況(kuang)進行統(tǒng)計(ji),本年度(du)共有200位(wei)申請人(ren)入選(xuan)建議資助名(ming)單。這些科學(xue)家來自96家科研(yan)單位,包括各(ge)大名校以(yi)及中國科(ke)學院(yuan)等。
從名(ming)單可以發(fā)現(xiàn)(xian),200名新科杰青獲(huo)得者全(quan)部具有博士(shi)學位,其(qi)中教(jiao)授122名(ming),研究(jiu)員74名(ming),工程師(shi)1名;另有3名副教(jiao)授,分別來自(zi)北大(da)和清華;
從性(xing)別來看,男性獲(huo)得者占(zhan)優(yōu)勢,高達176名(ming),而女性則只(zhi)有24名(ming)。
從國別上看(kan),200人均來(lai)自中國,沒(mei)有其他(ta)國家(jia)科學家入選。
從入選者所(suo)在單位來看,北(bei)京大學(xue)入選(xuan)人數(shù)zui多,達(da)到17人,遙(yao)遙其他高校(xiao)。清華大學入(ru)選13人,緊隨其(qi)后。復(fù)旦大學入(ru)選11人(ren),浙江大學(xue)入選9人,中科大(da)入選8人(ren),以上(shang)五所(suo)高校(xiao)入選人數(shù)都達(da)到8人以(yi)上。此外,武(wu)漢大(da)學、上海交通大(da)學、北京(jing)航空航天大學(xue)、華東師范(fan)大學、華中(zhong)科技(ji)大學、中國科學(xue)院上海生命(ming)科學(xue)研究院(yuan)、中國科學院(yuan)上海有機化(hua)學研究所(suo)等單位(wei)都入選4人(ren),表現(xiàn)不俗。
總體來看(kan),相比前(qian)幾年,今年的國(guo)家杰(jie)青獲得者更(geng)多地集中(zhong)在各大名(ming)校和中(zhong)國科學(xue)院,不少985、211高校(xiao)以及大多(duo)數(shù)地方高校(xiao)甚至一(yi)個也(ye)沒有。此外,今年(nian)的杰青更加在(zai)東部(bu)地區(qū)科研單(dan)位集中,很多(duo)中西(xi)部省份科研(yan)單位一個也(ye)沒有,而這種現(xiàn)(xian)象已(yi)經(jīng)連續(xù)出現(xiàn)多(duo)年,不得不令(ling)人關(guān)(guan)注和思考。
2017年度(du)國家杰出青年(nian)科學基(ji)金
建議(yi)資助項目(mu)申請人(ren)名單
序號 | 申請人 | 性別 | 學位 | 專業(yè)技術(shù)(shu)職務(wù) | 研究領(lǐng)域 | 依托單位(wei) | 所在(zai)國別(地區(qū)) |
1 | 劉若川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算術(shù)幾何與代(dai)數(shù)數(shù)論(lun) | 北京大學 | 中國 |
2 | 連增(zeng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無窮維動力系(xi)統(tǒng)的遍(bian)歷理論 | 四川大學 | 中國 |
3 | 雷震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偏微分(fen)方程 | 復(fù)旦(dan)大學(xue) | 中國 |
4 | 劉思齊(qi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可積系(xi)統(tǒng)及(ji)其應(yīng)用(yong) | 清華大(da)學 | 中國 |
5 | 丁龍云(yun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(shou) | 描述(shu)集合論 | 南開大學(xue) | 中國 |
6 | 鄭偉英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偏微(wei)分方程數(shù)(shu)值解 | 中國科學(xue)院數(shù)學與(yu)系統(tǒng)科學研(yan)究院(yuan) | 中國(guo) |
7 | 呂海(hai)寶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智能材料與結(jié)(jie)構(gòu)力學(xue) | 哈爾濱工業(yè)大(da)學 | 中國 |
8 | 柯燎亮(lia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功能材料與(yu)結(jié)構(gòu)(gou)力學 | 北京交通大學(xue) | 中國 |
9 | 王宏濤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新型材(cai)料的力學問(wen)題 | 浙江大學(xue) | 中國 |
10 | 陳小前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飛行器多(duo)學科設(shè)計優(yōu)(you)化 | *國防科(ke)學技術(shù)大學(xue) | 中國(guo) |
11 | 劉應(yīng)征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先進(jin)實驗(yan)流體(ti)測量方法(fa)與技術(shù) | 上海交通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12 | 袁業(yè)飛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黑洞相對論(lun)性吸積 | 中國科學(xue)技術(shù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3 | 李菂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(jiu)員 | 大型射電(dian)望遠鏡巡(xun)天及星際介質(zhì)(zhi)演化 | 中國科學院國(guo)家天(tian)文臺 | 中國 |
14 | 吳雪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高能時(shi)域天文 | 中國科(ke)學院紫(zi)金山天文臺(tai) | 中國 |
15 | 馮濟(ji)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(jiu)員 | 電子(zi)結(jié)構(gòu)計(ji)算和材料物(wu)性 | 北京大學(xue) | 中國 |
16 | 周樹(shu)云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表面、界(jie)面和低維系統(tǒng)(tong)的電(dian)子結(jié)(jie)構(gòu) | 清華大學(xue) | 中國 |
17 | 王浩華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超導(dǎo)量子(zi)計算和量子模(mo)擬 | 浙江大(da)學 | 中國 |
18 | 彭良友 | 男 | 博士 | 副教授(shou) | 強場(chang)現(xiàn)象與阿(a)秒物理(li) | 北京(jing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9 | 傅立(li)斌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條件下(xia)原子分(fen)子系統(tǒng)的含時(shi)動力學 | 北京應(yīng)用(yong)物理與計算(suan)數(shù)學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20 | 蔡慶宇(yu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量子信息(xi)與黑洞信息(xi)丟失(shi)問題 | 中國科(ke)學院武漢物(wu)理與數(shù)(shu)學研究所 | 中國 |
21 | 黃吉(ji)平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復(fù)雜(za)系統(tǒng)的結(jié)(jie)構(gòu)設(shè)計與功(gong)能控(kong)制 | 復(fù)旦(dan)大學 | 中國 |
22 | 曹慶宏(hong)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 | 理論粒(li)子物(wu)理 | 北京大學(xue) | 中國 |
23 | 黃梅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強耦合(he)夸克物質(zhì)(zhi)性質(zhì)(zhi)和量子色(se)動力學(xue)相結(jié)構(gòu) | 中國科學(xue)院高(gao)能物理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24 | 岳騫 | 男 | 博士 | 工程師 | 高純鍺(zhe)探測器稀(xi)有事例(li)探測實驗(yan) | 清華大(da)學 | 中國 |
25 | 江海龍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功能配(pei)合物(wu)化學 | 中國科學技(ji)術(shù)大(da)學 | 中國 |
26 | 張新(xin)波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(jiu)員 | 無機材料化學(xue) | 中國科(ke)學院長春應(yīng)用(yong)化學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27 | 熊宇杰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無機(ji)固體的(de)制備(bei)化學(xue) | 中國科學技(ji)術(shù)大學 | 中國 |
28 | 鄧亮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有機金屬化(hua)學 | 中國科學院上(shang)海有(you)機化學研(yan)究所(suo) | 中國 |
29 | 湯文軍(jun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催化不對稱合(he)成 | 中國(guo)科學院上(shang)海有機(ji)化學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30 | 陳弓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復(fù)雜糖肽化(hua)合物的(de)有機合成和(he)化學生物學研(yan)究 | 南開(kai)大學(xue) | 中國 |
31 | 周劍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不對稱催(cui)化 | 華東師范大學(xue) | 中國 |
32 | 張文雄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金屬有機化(hua)學 | 北京大學 | 中國(guo) |
33 | 侯軍利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功能有(you)機超分子化(hua)學 | 復(fù)旦大學(xue) | 中國 |
34 | 陳雪波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理論和計算光(guang)化學 | 北京師范(fan)大學 | 中國(guo) |
35 | 馬丁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 | 催化(hua)化學 | 北京大學(xue) | 中國 |
36 | 金盛燁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超快光譜(pu)與動力學 | 中國科學院大(da)連化學物理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37 | 鄒勃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高壓超(chao)分子物理(li)化學 | 吉林大(da)學 | 中國 |
38 | 江穎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(yuan) | 單分子物理(li)化學特性的(de)研究和(he)調(diào)控 | 北京大學 | 中國 |
39 | 王棟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表界(jie)面分子組裝(zhuang)與反應(yīng) | 中國科學(xue)院化學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40 | 趙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二維高分(fen)子 | 中國科學(xue)院上海有機(ji)化學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41 | 吳德成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生物醫(yī)用高分(fen)子 | 中國科學院(yuan)化學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42 | 程義云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高分子(zi)載體 | 華東(dong)師范大學(xue) | 中國 |
43 | 劉明杰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高分(fen)子復(fù)合凝膠 | 北京航空航(hang)天大學 | 中國(guo) |
44 | 黃衛(wèi)(wei)華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單細(xi)胞分析 | 武漢大學 | 中國 |
45 | 張麗(li)華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復(fù)雜生物樣品(pin)分離分(fen)析 | 中國科學院大(da)連化學物(wu)理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46 | 汪樂余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納米探(tan)針與成像分析(xi) | 北京化工(gong)大學 | 中國 |
47 | 張凡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生化分析(xi)與生物傳感(gan) | 復(fù)旦大學 | 中國 |
48 | 聶舟(zhou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生化分析與生(sheng)物傳感 | 湖南大學(xue) | 中國 |
49 | 梁高(gao)林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(shou) | 生物成像(xiang)分析 | 中國科學技(ji)術(shù)大學(xue) | 中國 |
50 | 邢華斌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化工分離(li)過程 | 浙江大學 | 中國(guo) |
51 | 初廣文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超重力反應(yīng)(ying)器工程 | 北京(jing)化工大(da)學 | 中國 |
52 | 尹雙鳳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工業(yè)催化 | 湖南大學 | 中國(guo) |
53 | 要茂盛(sheng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生物氣溶(rong)膠 | 北京大學(xue) | 中國 |
54 | 楊財廣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蛋白質(zhì)功(gong)能的化(hua)學干(gan)預(yù) | 中國科學院(yuan)上海藥物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55 | 蔡磊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(jiu)員 | 真菌資源、分類(lei)與系統(tǒng)演化(hua) | 中國科學(xue)院微生物(wu)研究所(suo) | 中國(guo) |
56 | 戴俊(jun)彪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微生物合成生(sheng)物學 | 中國科學院(yuan)深圳先進(jin)技術(shù)(shu)研究院 | 中國 |
57 | 沈錫(xi)輝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微生物環(huán)境適(shi)應(yīng)機制 | 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(ji)大學 | 中國 |
58 | 肖仕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植物(wu)低氧(yang)感受(shou)與信號(hao)轉(zhuǎn)導(dǎo)(dao) | 中山大(da)學 | 中國 |
59 | 秦跟基(ji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植物葉片發(fā)育(yu)的保守轉(zhuǎn)錄(lu)調(diào)控機制 | 北京大(da)學 | 中國 |
60 | 張全國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進化生態(tài)學 | 北京師范(fan)大學 | 中國 |
61 | 高寧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生物大分子復(fù)(fu)合物的(de)高分辨冷凍電(dian)鏡結(jié)(jie)構(gòu)研究 | 北京大學 | 中國 |
62 | 王艷麗 | 女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蛋白質(zhì)-核酸復(fù)(fu)合物的(de)結(jié)構(gòu)(gou)與功能研究 | 中國科學院(yuan)生物物(wu)理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63 | 陳玲(ling)玲 | 女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長非編碼(ma)RNA的代謝與功能(neng) | 中國科(ke)學院上海生命(ming)科學研究院(yuan) | 中國 |
64 | 李海濤(tao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組蛋(dan)白修飾及其(qi)生物(wu)學意義 | 清華(hua)大學 | 中國(guo) |
65 | 李晴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染色質(zhì)(zhi)復(fù)制和表觀(guan)遺傳信息(xi)傳遞 | 北京大(da)學 | 中國 |
66 | 單革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非編碼RNA在(zai)遺傳(chuan)信息表達中的(de)調(diào)控功能 | 中國科學技術(shù)(shu)大學 | 中國 |
67 | 徐平龍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細胞質(zhì)核酸識(shi)別和疾(ji)病機制 | 浙江大學 | 中國(guo) |
68 | 胡小玉(yu)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免疫調(diào)(diao)節(jié)分(fen)子及相互作(zuo)用 | 清華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69 | 禹永春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發(fā)育神(shen)經(jīng)生物(wu)學 | 復(fù)旦大學 | 中國 |
70 | 陳莉莉(li)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口腔組織工程(cheng) | 華中科技大學(xue) | 中國 |
71 | 余佳(jia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造血細胞(bao)發(fā)育(yu)調(diào)控 | 中國醫(yī)(yi)學科學院(yuan)基礎(chǔ)醫(yī)(yi)學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72 | 頡偉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胚胎(tai)發(fā)育(yu)的表(biao)觀遺(yi)傳調(diào)控 | 清華(hua)大學(xue) | 中國(guo) |
73 | 朱健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發(fā)育(yu)生物學(xue) | 北京大學 | 中國 |
74 | 朱艷 | 女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作物(wu)栽培 | 南京農(nóng)業(yè)大(da)學 | 中國 |
75 | 孔凡江(jiang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大豆分子遺傳(chuan)學與分子(zi)育種(zhong) | 中國科學院東(dong)北地(di)理與農(nóng)業(yè)生態(tài)(tai)研究所 | 中國 |
76 | 王桂榮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(jiu)員 | 昆蟲(chong)化學生(sheng)態(tài)學 | 中國農(nóng)業(yè)科學(xue)院植(zhi)物保護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77 | 吳俊(jun)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果樹(shu)種質(zhì)資源與(yu)分子育種(zhong) | 南京農(nóng)業(yè)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78 | 胡薇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獸醫(yī)寄(ji)生蟲學(xue) | 復(fù)旦大學 | 中國 |
79 | 張永安(an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魚類先天(tian)免疫 | 中國(guo)科學院水生生(sheng)物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80 | 王永華 | 女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酶工程(cheng) | 華南理工大(da)學 | 中國 |
81 | 鄔光(guang)劍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亞洲粉塵(chen)與冰凍圈環(huán)(huan)境 | 中國科學院青(qing)藏高原(yuan)研究所 | 中國 |
82 | 侯立軍(jun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河口環(huán)境(jing)過程與生(sheng)態(tài)效(xiao)應(yīng) | 華東師范大學(xue) | 中國(guo) |
83 | 張揚(yang)建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(jiu)員 | 高寒生態(tài)系(xi)統(tǒng)與變化(hua) | 中國科學院地(di)理科學(xue)與資源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84 | 彭新華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土壤物理學 | 中國科學(xue)院南(nan)京土壤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85 | 楊必勝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(shou) | 廣義點(dian)云多(duo)細節(jié)層次三維(wei)建模理論與方(fang)法 | 武漢大(da)學 | 中國 |
86 | 葛詠(yong)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地理空(kong)間統(tǒng)(tong)計學方(fang)法 | 中國科(ke)學院地(di)理科學與(yu)資源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87 | 樊雋(juan)軒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(yuan) | 定量地層學(xue)、定量古生(sheng)物學(xue)與定量古地理(li)學 | 中國(guo)科學(xue)院南(nan)京地質(zhì)古生物(wu)研究所 | 中國 |
88 | 楊曉志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高溫高壓實驗(yan)地球科學 | 南京大學 | 中國 |
89 | 陳華勇(yong)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 | 礦床(chuang)學 | 中國科學院廣(guang)州地球(qiu)化學研究所 | 中國 |
90 | 楊石嶺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風塵沉(chen)積與古環(huán)境(jing) | 中國科學院地(di)質(zhì)與地(di)球物理研(yan)究所(suo) | 中國 |
91 | 張拴宏(hong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晚前寒武(wu)紀大地(di)構(gòu)造 | 中國地(di)質(zhì)科學院地質(zhì)(zhi)力學(xue)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92 | 馮世進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工程地質(zhì)(zhi)學 | 同濟大學(xue) | 中國 |
93 | 胡兆初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地球化(hua)學 | 中國地質(zhì)大學(xue)(武漢) | 中國 |
94 | 湯艷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地幔(man)地球化學 | 中國(guo)科學院地質(zhì)與(yu)地球物理(li)研究所 | 中國 |
95 | 程和發(fā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環(huán)境(jing)地球化學(xue) | 北京大學 | 中國(guo) |
96 | 潘波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環(huán)境地球化學(xue) | 昆明理工大學(xue) | 中國 |
97 | 張懷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計算(suan)地球動力學 | 中國科(ke)學院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98 | 段安民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海氣自然(ran)變率影響(xiang)青藏(cang)高原熱(re)源的(de)過程(cheng)和機理(li) | 中國科學院大(da)氣物(wu)理研(yan)究所(suo) | 中國 |
99 | 黃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大氣氣(qi)溶膠成核機理(li)研究 | 中國科學技(ji)術(shù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00 | 丁愛軍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大氣復(fù)合污染(ran)中的物理與(yu)化學過(guo)程相(xiang)互作(zuo)用 | 南京大學 | 中國 |
101 | 楊*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(shou) | 海氣相互作(zuo)用與氣(qi)候變化 | 北京大學 | 中國 |
102 | 孫陽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磁性材料(liao)與器(qi)件 | 中國(guo)科學院物(wu)理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103 | 朱鐵軍(jun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熱電能(neng)量轉(zhuǎn)換材料 | 浙江大學 | 中國 |
104 | 陳星秋(qiu)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合金(jin)計算設(shè)計 | 中國(guo)科學院金屬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105 | 車仁(ren)超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金屬(shu)材料顯微結(jié)(jie)構(gòu)與吸波(bo)性能(neng) | 復(fù)旦大學 | 中國 |
106 | 殷小(xiao)瑋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高溫寬頻吸波(bo)結(jié)構(gòu)型陶(tao)瓷基(ji)復(fù)合材料 | 西北工業(yè)大學(xue) | 中國 |
107 | 吳迪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鈣鈦礦異(yi)質(zhì)結(jié)(jie)構(gòu)與原型(xing)器件 | 南京(jing)大學 | 中國 |
108 | 康振輝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碳量子點(dian)的催化特性(xing) | 蘇州大學 | 中國(guo) |
109 | 楊化桂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光化學能轉(zhuǎn)換(huan)功能(neng)材料 | 華東理工(gong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10 | 胡勇勝(sheng)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(yuan) | 鈉離子(zi)電池材料研(yan)究 | 中國科學院物(wu)理研究所 | 中國 |
111 | 步文博(bo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稀土功能材料(liao) | 華東師范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112 | 沈志(zhi)豪 | 男 | 博士 | 副教授 | 基于液晶高(gao)分子的功能材(cai)料 | 北京大學 | 中國(guo) |
113 | 董煥麗(li) | 女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 | 有機高分子(zi)光電(dian)功能材料與(yu)器件 | 中國科學院(yuan)化學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114 | 王浩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 | 醫(yī)用高(gao)分子材(cai)料 | 國家納米科(ke)學中心 | 中國 |
115 | 周紹兵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生物醫(yī)用高(gao)分子材(cai)料 | 西南交通大(da)學 | 中國 |
116 | 張吉雄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充填開采與(yu)巖層控制(zhi) | 中國礦業(yè)大(da)學 | 中國 |
117 | 黃中(zhong)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油氣井流體力(li)學與工程 | 中國石油大(da)學(北京) | 中國 |
118 | 焦樹(shu)強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電化學冶(ye)金 | 北京科技大(da)學 | 中國 |
119 | 張立峰(fe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鋼中非金(jin)屬夾雜物基(ji)礎(chǔ)研究 | 北京科技大學(xue) | 中國 |
120 | 張顯程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機械(xie)結(jié)構(gòu)(gou)強度學 | 華東理工大學(xue) | 中國 |
121 | 姜潮(chao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機械結(jié)構(gòu)不確(que)定性(xing)分析與設(shè)(she)計 | 湖南(nan)大學(xue) | 中國 |
122 | 陳華偉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仿生(sheng)機械設(shè)計(ji)與制造 | 北京航空航天(tian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23 | 王新云(yun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(shou) | 塑性加工(gong)工藝、模具(ju)與裝備 | 華中科(ke)技大學 | 中國(guo) |
124 | 張建華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微納(na)制造(zao)與半(ban)導(dǎo)體顯示(shi) | 上海大學(xue) | 中國 |
125 | 陳永(yong)平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微尺度流(liu)動與傳熱 | 蘇州科技大(da)學 | 中國 |
126 | 李水清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氣固反(fan)應(yīng)流 | 清華(hua)大學 | 中國 |
127 | 王樹榮(ro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生物(wu)質(zhì)能(neng) | 浙江大(da)學 | 中國 |
128 | 吳文傳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電力系(xi)統(tǒng)能量管理與(yu)運行(xing)控制 | 清華大學 | 中國 |
129 | 謝開貴(gui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電力系統(tǒng)可靠(kao)性 | 重慶(qing)大學 | 中國 |
130 | 畢天(tian)姝 | 女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電力系統(tǒng)(tong)保護(hu)控制 | 華北電力(li)大學(xue) | 中國 |
131 | 樊健(jian)生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鋼-混凝土組合(he)結(jié)構(gòu) | 清華大(da)學 | 中國 |
132 | 陳建(jian)兵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結(jié)構(gòu)抗災(zāi)可靠(kao)性優(yōu)化設(shè)計(ji)理論 | 同濟(ji)大學 | 中國 |
133 | 徐長節(jié)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基礎(chǔ)工(gong)程及(ji)土動力(li)學 | 華東交通(tong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34 | 郭安(an)薪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橋梁多災(zāi)害及(ji)控制 | 哈爾濱工(gong)業(yè)大學 | 中國 |
135 | 嚴登華(hua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變化環(huán)(huan)境下水資源(yuan)演變(bian)機理(li)與適應(yīng)性調(diào)(diao)控 | 中國水利水(shui)電科學研究(jiu)院 | 中國 |
136 | 杜太生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節(jié)水(shui)灌溉機理與(yu)過程調(diào)控 | 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(da)學 | 中國 |
137 | 夏軍強(qia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河流動力學 | 武漢(han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38 | 王進廷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高混凝土壩抗(kang)震安(an)全 | 清華大學 | 中國 |
139 | 劉勇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新型(xing)海岸結(jié)構(gòu)物(wu)水動力分析(xi)與設(shè)計方法 | 中國(guo)海洋大學 | 中國 |
140 | 張朝陽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無線通(tong)信容量理論與(yu)編碼傳(chuan)輸技(ji)術(shù) | 浙江大學 | 中國 |
141 | 艾渤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高速(su)鐵路(lu)寬帶移動通信(xin)理論與技術(shù)(shu) | 北京交(jiao)通大(da)學 | 中國 |
142 | 盛敏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異構(gòu)無線網(wǎng)(wang)絡(luò)容(rong)量理(li)論及組網(wǎng)方法(fa) | 西安電子(zi)科技大學 | 中國(guo) |
143 | 鄢社鋒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水聲信(xin)號處理(li)與通信(xin) | 中國科學院聲(sheng)學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144 | 付琨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遙感圖像(xiang)分析與(yu)解譯 | 中國科(ke)學院電子學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145 | 章秀銀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基于協(xié)同融(rong)合的微波器(qi)件與(yu)系統(tǒng)(tong) | 華南理工大學(xue) | 中國(guo) |
146 | 王業(yè)亮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新型(xing)二維原子晶(jing)體及在(zai)納電子器件中(zhong)的應(yīng)用 | 中國科學(xue)院物理研(yan)究所 | 中國 |
147 | 黃罡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自適應(yīng)(ying)軟件 | 北京大學 | 中國(guo) |
148 | 劉永進(jin) | 男 | 博士 | 副教授 | 計算幾何與圖(tu)形學 | 清華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149 | 盧湖(hu)川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視頻目(mu)標跟蹤(zong)與顯著性檢(jian)測 | 大連理工大學(xue) | 中國(guo) |
150 | 汪萌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多媒體分析(xi)與搜(sou)索 | 合肥工業(yè)大(da)學 | 中國 |
151 | 謝高崗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互聯(lián)網(wǎng)性(xing)能研究 | 中國科學院(yuan)計算技術(shù)研究(jiu)所 | 中國(guo) |
152 | 於志文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移動(dong)網(wǎng)絡(luò)環(huán)境(jing)用戶行(xing)為感知與分(fen)析 | 西北工業(yè)大學(xue) | 中國 |
153 | 謝永芳(fa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有色冶金(jin)過程(cheng)控制理論(lun)及應(yīng)用 | 中南大學(xue) | 中國 |
154 | 杜文莉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化工(gong)過程控制與優(yōu)(you)化 | 華東理工大學(xue) | 中國 |
155 | 康宇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面向(xiang)尾氣監(jiān)測的網(wǎng)(wang)絡(luò)化系統(tǒng)分(fen)析、控(kong)制及應(yīng)用(yong) | 中國科學技(ji)術(shù)大(da)學 | 中國 |
156 | 沈紅斌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生物(wu)信息分(fen)析與(yu)處理 | 上海(hai)交通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157 | 喻俊志 | 男 | 博士 | 研究(jiu)員 | 水下仿(fang)生智能機器人(ren)及應(yīng)用(yong) | 中國科學院自(zi)動化研究(jiu)所 | 中國(guo) |
158 | 黃攀(pan)峰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空間機(ji)器人(ren)基礎(chǔ)理論與關(guān)(guan)鍵技(ji)術(shù)研究 | 西北工業(yè)大學(xue) | 中國 |
159 | 曾海波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新型顯(xian)示發(fā)(fa)光半(ban)導(dǎo)體與發(fā)光器(qi)件 | 南京理工大學(xue) | 中國 |
160 | 黎大(da)兵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GaN基紫(zi)外光(guang)電子器件與(yu)材料 | 中國科學院長(zhang)春光學精密(mi)機械與物理(li)研究所(suo) | 中國 |
161 | 唐江(jia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太陽能電池 | 華中科(ke)技大學(xue) | 中國 |
162 | 李泠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半導(dǎo)體器(qi)件緊(jin)湊模型技術(shù) | 中國科學(xue)院微電子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163 | 江潔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星敏感(gan)器基礎(chǔ)(chu)理論與關(guān)鍵(jian)技術(shù)(shu) | 北京航空(kong)航天大學 | 中國 |
164 | 王建浦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有機(ji)及鈣(gai)鈦礦(kuang)光電器件 | 南京工業(yè)(ye)大學 | 中國 |
165 | 戴道鋅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硅基光子(zi)學 | 浙江(jiang)大學(xue) | 中國 |
166 | 胡偉(wei)達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紅外探(tan)測器物理(li)及應(yīng)用 | 中國(guo)科學(xue)院上海技術(shù)(shu)物理(li)研究所 | 中國 |
167 | 許金時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量子光學和量(liang)子信息(xi) | 中國科學技術(shù)(shu)大學 | 中國 |
168 | 寇綱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(shou) | 大數(shù)據(jù)化決(jue)策表征 | 西南財經(jīng)大學(xue) | 中國(guo) |
169 | 吳俊杰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社會化(hua)媒體大(da)數(shù)據(jù)挖(wa)掘與應(yīng)用(yong) | 北京航空(kong)航天大學 | 中國 |
170 | 王永貴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服務(wù)營銷與創(chuàng)(chuang)新 | 對外經(jīng)濟貿(mào)(mao)易大(da)學 | 中國 |
171 | 李勇建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物流與供應(yīng)(ying)鏈管理 | 南開(kai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72 | 翁文(wen)國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城市公共安全(quan)風險(xian)管理 | 清華大學 | 中國 |
173 | 陳彬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環(huán)境與生(sheng)態(tài)管(guan)理 | 北京師(shi)范大(da)學 | 中國 |
174 | 方德(de)斌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電力市場管理(li)與政策建模 | 武漢(han)大學 | 中國 |
175 | 徐涌(yo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心血管系統(tǒng)(tong)穩(wěn)態(tài)失(shi)衡的轉(zhuǎn)(zhuan)錄調(diào)控 | 南京醫(yī)(yi)科大(da)學 | 中國 |
176 | 孫愛(ai)軍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心力衰竭與(yu)能量代(dai)謝 | 復(fù)旦(dan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77 | 段勝仲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核受體(ti)與代謝和(he)心血管疾病(bing) | 上海交通大(da)學 | 中國 |
178 | 王磊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女性生殖(zhi)系統(tǒng)遺(yi)傳病 | 復(fù)旦大學 | 中國 |
179 | 鄒衛(wèi)國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(yuan) | 骨發(fā)育與重建(jian)及相關(guān)疾病的(de)機制 | 中國科學(xue)院上(shang)海生命科學研(yan)究院 | 中國 |
180 | 郝峻巍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免疫炎癥與(yu)神經(jīng)(jing)系統(tǒng)(tong)疾病 | 天津(jin)醫(yī)科(ke)大學 | 中國 |
181 | 王菲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重性精(jing)神疾病(bing)磁共振影像學(xue) | 中國(guo)醫(yī)科大學 | 中國 |
182 | 董忠軍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NK細胞基礎(chǔ)免疫(yi)學 | 清華大學 | 中國(guo) |
183 | 王宏(hong)林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銀屑病免(mian)疫學機理及治(zhi)療新靶點(dian) | 上海交通(tong)大學(xue) | 中國(guo) |
184 | 李華斌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過敏與鼻部(bu)炎癥 | 復(fù)旦(dan)大學 | 中國 |
185 | 尤涵(han) | 女 | 博士 | 教授 | 腫瘤生物學 | 廈門大學 | 中國 |
186 | 卿國良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代謝(xie)與腫瘤 | 武漢大學 | 中國 |
187 | 周兆才 | 男 | 博士(shi) | 研究員(yuan) | 腫瘤發(fā)(fa)生及免疫應(yīng)答(da)的分子(zi)細胞信號機(ji)制 | 中國(guo)科學院上(shang)海生命科學研(yan)究院 | 中國(guo) |
188 | 吳晨 | 女 | 博士 | 研究員 | 遺傳學(xue)與基因(yin)組學 | 中國醫(yī)學科(ke)學院腫(zhong)瘤醫(yī)(yi)院 | 中國(guo) |
189 | 羅俊(jun)航 | 男 | 博士 | 教授(shou) | 腫瘤(liu)轉(zhuǎn)移耐藥(yao)的分子(zi)預(yù)測與(yu)治療的轉(zhuǎn)化研(yan)究 | 中山(shan)大學 | 中國 |
190 | 胡國宏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乳腺(xian)癌轉(zhuǎn)移與腫(zhong)瘤微環(huán)境(jing) | 中國科學院(yuan)上海(hai)生命科(ke)學研究院 | 中國 |
191 | 趙曜 | 男 | 博士(shi) | 教授 | 垂體瘤的臨床(chuang)綜合治療和(he)轉(zhuǎn)化醫(yī)學研(yan)究 | 復(fù)旦大學 | 中國 |
192 | 徐輝雄(xiong)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超聲醫(yī)(yi)學 | 同濟大學 | 中國 |
193 | 田梅 | 女 | 博士(shi) | 教授(shou) | 分子影像與(yu)核醫(yī)學 | 浙江(jiang)大學 | 中國 |
194 | 王軍平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放射醫(yī)學與防(fang)護學 | *第三軍(jun)醫(yī)大學 | 中國(guo) |
195 | 夏敏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營養(yǎng)與食品(pin)衛(wèi)生(sheng)學 | 中山大學 | 中國 |
196 | 商洪才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中醫(yī)內(nèi)(nei)科學 | 北京中醫(yī)藥(yao)大學 | 中國 |
197 | 葉敏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中藥(yao)藥效(xiao)物質(zhì) | 北京大學 | 中國 |
198 | 盛春泉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化學治療(liao)藥物 | *第二軍(jun)醫(yī)大(da)學 | 中國 |
199 | 張勇慧 | 男 | 博士 | 教授 | 天然藥物化(hua)學 | 華中科(ke)技大(da)學 | 中國(guo) |
200 | 王任小 | 男 | 博士 | 研究員 | 分子靶向藥物(wu)設(shè)計(ji)理論(lun)方法的研究(jiu)與應(yīng)用 | 中國科學(xue)院上海有機(ji)化學(xue)研究(jiu)所 | 中國 |
?